公告內容

發佈人:政策部主任/黃志宏 公告日期:97/4/15 點閱人數:1692
主題
大學繁星計畫-全教會、全家盟新聞稿
內容
讓台灣教育『處處星光閃亮』! 全國教師會、全國家長團體聯盟聯合新聞稿2008.04.13
繁星計畫主要目的在吸引優秀學生就近入學,促進區域平衡。經由發掘全國每一所高中具有潛力之優秀學生,使其不因城鄉差距、教育環境弱勢,皆有就讀優質大學之機會,達成「平衡城鄉高中發展」的目的,促使高中教育的正常化、就學社區化。讓全國的高中都成為明星,以期創造『處處星光閃亮』的台灣高中教育願景。
全國教師會89年啟動研究計畫調查「86年入學高中錄取分數達616.5分以上的學生, 89年考上國立大學的比例」分析指出:「學生若就近就讀區域高中其三年後考上國立大學的比例,比集中在明星高中,高出了近百分之二十。」。
另96年11月教育部委託吳清鏞校長的「就近與跨區入學高中學生學測成績分析比較」研究計畫,其結論:「基測百分等級90以上國中畢業生在相同基測成績基礎下,選擇就近就學高中的學生,其三年後的學業成就表現大多優於跨區(縣、校)就學的學生」。這些研究資料與科學數據顯示「就近就學,提供優質的教育環境」可讓高中生更具競爭力,而這也是繁星計畫的宗旨。
教育部高教司於96年大學繁星計畫的辦理成果分析中指出:(1)臺北、高雄、臺中等都會區高中錄取優質大學的人數比率比一般地區低,宜蘭、屏東、花蓮、台東之當地優質高中表現亮眼。符合「區域平衡」之政策。(2)建中、北一女等高中錄取人數反較內湖、和平、萬芳、板橋、新店等高中少;偏鄉學校、高職學校、地區性公私立高中,均有機會錄取優質大學。確實達成發掘全國每一所高中具有潛力的優秀學生之目標。(3)40所偏遠地區弱勢高中職學生,破學校紀錄考上12所頂尖大學。以台大為例有六所過去三年從來沒有學生考上台大的高中。以考上清大為例,有10個縣市的學生其家庭平均收入,低於台灣地區的平均家庭收入。顯見繁星計畫對於縮小城鄉差距以及鼓勵優秀國中畢業學生留縣升學有很大的幫助,更印證全教會對「就近就學、處處星光閃亮」的主張是正確的。
優秀學生就近入學,可使人才在其養成教育過程中,能累積多元的同儕關係,進而培養出多階級的社會經驗與多元的社會觀察角度,讓優秀人才在成為國家重要決策者時,對社會各階層有更充足的了解,對社會問題的思考會更周全與宏觀,以利制定國家長治久安的政策。
「常春藤高中篡改成績事件」為教育界必須警惕的弊案,全國教師會支持教育部的嚴懲與檢討,唯不應以此質疑繁星計畫的理念。若干繁星計畫的作業細節或有改善的空間,但並非其理念有誤,更不宜以此主張「恢復舊制聯考」、「廢除多元入學」,模糊教育改革的理性辯論空間。
為了台灣教育的未來,全國教師會、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共同提出呼籲:
一、97年中山大學的「南星計畫」入學招生,以「照顧弱勢」為宗旨,社會與論風評佳,建議教育部積極研究鼓勵各大學辦理此類入學的措施。
二、建請教育部與「大學招生聯合委員會」成立繁星計畫專責小組,負責研究招生宣導計畫及處理部分行政企劃工作。
三、繁星計畫,應檢討改進招生方式及入學條件,開放更多熱門科系以供學生申請,適時調高招生人數,達成全面促使國中生就近入學,教育環境優質的目標。
馬總統的教育政見提及:「城鄉和社經地位的落差,嚴重阻礙教育功能的發揮,也造成教育機會的不公」,如何完成台灣基礎高中教育『處處星光閃亮』的教育願景,繁星計畫是一帖不可或缺的良藥。做為高等教育的培育者-大學,應扛起此一教育理想;由人民納稅所組織的教育機構(學校),更應負起社會責任,回應人民的期待,提供大學入學名額,以具體實踐的步伐,讓台灣教育向前行,讓馬總統的教育政見「平衡教育落差,實踐公平正義」的理念實現。
新聞聯絡人:
全國教師會高中職副主委黃文龍 0918-969929 alex53.huang@msa.hinet.net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 0933-767609 gordan@klnn.net
相關附件一
下載「大學繁星計畫新聞稿.doc」


回網站首頁   回此公告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