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內容

發佈人:政策部主任/黃志宏 公告日期:96/6/21 點閱人數:5230
主題
「畢業典禮總體檢」記者會-媒體報導
內容
除政治化 為畢業獎項正名
立報【記者胡慕情台北報導】6月應是驪歌裊裊,交織成長喜悅與離別感動的月份。但台北市校園的6月天空,卻因獎項名稱、名額與畢業典禮不停課規定等問題而瀰漫煙硝氣息。
市議員徐佳青與台北市教師會昨天召開記者會,對北市畢業典禮進行「總體檢」,希望促使教育局正視「以政治人物官位大小做獎項排序依據」、「增額市長獎獎項擺不平」、「教師無法出席畢業典禮」等問題。
台北市教師會理事長柯文賢表示,北市成績優異的畢業學生,總會領取以「市長」、「議長」、「局長」…等名義頒發的各類獎項,相對於國際知名的聯合國「國際孔子獎」、「人權教育獎」等,讓人感到台灣的畢業典禮充滿了濃濃的官味與政治味。
命名回歸教育本質
柯文賢表示,教師會收到許多學校與教師的反應,不解此種獎項名稱的意義究竟為何?以政治職位排訂獎項的根據又是什麼?他認為如果獎項是為了鼓勵學生,那就應該讓畢典回歸其應有的教育主體與本質。
徐佳青認為,獎項名稱應根據學生表現訂定,她以「最佳勇氣獎」為例,表示從名稱就可得知學生表現,這樣對學生才有實質的鼓勵與價值意義,否則市長獎充其量就是讓學生知道自己是成績第一名而已!
台北市教師會總幹事羅德水指出,獎項不正名,更影響學校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問題。十多年前總統陳水扁仍任市長時,曾因「市長獎」名額不足問題,以班級數的1.5倍增加市長獎名額。可是教育局的美意卻引起更大紛爭。
一名畢業班老師透露,若畢業班共有10班,市長獎增加名額僅5名,畢業班的老師為了替孩子爭取家長在意非常的「市長獎榮譽」,經常會有摩擦;而家長也會因為知道自己的孩子名列增額名單,對評比條件錙銖必較。
羅德水雖認為教育局應針對市長獎增額問題重新檢討思考,但其實正名還是根源,如果沒有市長獎名稱的迷思,增額也就不是問題。
畢典就該共襄盛舉
柯文賢說,教育局曾發函各校,聲明學校辦畢業典禮,在校學生均不能停課,造成許多學生與家長、老師的困擾。「畢典本來就是課程的一部分,老師投入辦理,在校生也要歡送、家長或社區人士也共襄盛舉,但因公文,許多學生喜歡的老師卻無法參加她們的畢業典禮。」
台北市教育局中教科長施博惠表示,獎項名稱行之多年,「這沒有政治考量,主要思維只是以行政首長鼓勵轄區學子而已。」施博惠說,正名並非不可,只要學生、家長與老師等社會價值觀願意與時俱進,要改什麼獎項名稱都可以討論。
獎項永遠僧多粥少
至於增額問題,施博惠認為不宜再增設,「否則永遠粥少僧多」,他解釋一般市長獎就是各班第一名,增額的才為特殊市長獎,以所有班級數的1/3增加,並非1.5倍。還是希望學校能擬出公正、公平原則進行評比。
施博惠表示,畢典的公文可能學校解讀有誤,「若全校師生都投入,那當然是全校停課;但若只有部分,老師還是要顧及非畢業學生的學習權益。」羅德水說,教局確實沒有硬性規定,但各校場地不夠大是重點,永遠不可能全校一起參加。
柯文賢說,召開這次記者會並非要批判特定政黨或找麻煩,只是希望反應學生與家長、教師的心聲,呼籲教育局思考回歸教育本質,讓學生打心底感受到:這是一場屬於她們的畢業典禮。不要紛爭、不要過度干預

學生畢業獎項 盼以實際表現頒獎
公視 (2007-06-20 21:58)
這個星期很多中小學都在舉辦畢業典禮,依照傳統,畢業生會依照名次頒發市長獎、議長獎等等,但很多學生根本搞不清楚,為什麼要拿這樣的獎項,台北市教師會最近就希望推動,依照學生的實際表現來頒獎。畢業典禮預演,得獎學生依序上台,排排站等著受獎,但問起自己得到的是什麼獎,答案卻很不一樣。看來很多獎都讓大家一頭霧水,而為了讓獎項更多,最近幾年台北市還有所謂的增額市長獎,名額是總班級數的一半,用小朋友才藝獲獎作為標準,更讓老師大傷腦筋。到底誰能上台,接受市長頒獎,每年總是擺不平,台北市教師會就希望,以後能改用學生實質表現作為獎項,只是小朋友在意的,似乎都不是得獎。談起畢業典禮,小朋友都有很多想法,看來到底頒什麼獎並不重要,學生要的只是一場真正屬於他們的畢業典禮。記者林珍汝郭俊麟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7.06.21 
政治味濃 教師會盼獎項正名
陳洛薇、實習記者黃若深/台北報導
六月是溫馨的畢業季,但台北市教師會發現,中小學畢業典禮長期以官員名義頒發獎項,充滿濃濃的官味與政治味,儼然成為官員的超級星光大道,因此,呼籲各校正名畢業獎,還給學子單純、具教育意義的畢業典禮。
台北市教師會昨日召開記者會指出,一如往年,今年台北市成績優異的畢業生,將會領取以市長、議長、局長…為名義頒發的各類獎項。但相對於國際知名的聯合國「國際孔子教育獎」、「人權教育獎」、法國科學院「國際兒童科普教育獎」等獎項,北市畢業生的獎項,官味與政治味太過濃厚,希望教育局能研究改進。
「以地方首長為名頒獎給學子的意義何在?以政治職位排定獎項順序的根據又在哪裡?」台北市教師會理事長柯文賢質疑,這是政治扭曲教育專業的現象,要求獎項正名並不是針對特定政黨,希望讓畢業典禮回歸教育本質。
昨日出席記者會的民進黨議員徐佳青認為,國父孫中山先生勉勵「不要做大官要作大事」,但是台灣畢業典禮的獎項卻都以官員職稱為名稱,國外知名名校如哈佛等校,也不以當地行政首長職稱為名設獎項,而是以諾貝爾獎等獎項鼓勵學生。
另外,教育局近日發函各校,要求學校辦理畢業典禮時,在校學生均不得停課。引起不少反彈,學生們認為,自己最喜歡的老師不能來參加畢業典禮,是一大遺憾。
台北市教師會建議教育局,應尊重學校經營自主權,只要學校學生、家長、行政、教師達成畢業典禮停課共識,教育局理應樂見其成。
教育局中教科長施博惠表示,由各地首長給予管轄內學校獎項合情合理,並無政治考量,若有更好的獎項名稱,市府願意改善。至於「增額市長獎」已實施十餘年,校內規範及遴選機制已成熟,不可能無上限增加。
施博惠也解釋,發函各校要求不得停課,是因為畢業典禮非全校性活動,應顧慮其他在校生的受教權,若有全校性活動,教育局絕對會尊重學校停課決定。

頒獎官味濃 不「畢」了吧!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2007.06.21 04:12 am


畢業季節到來,台北市以市長、議長、局長獎等代表前三名給獎獎項,引發台北市教師會批評,以政治人物代表名次的獎項充滿官味與政治味,教師會願意廣徵各界意見,為教育獎項重新命名。
北市教師會理事長柯文賢和總幹事羅德水表示,相較國外經驗,台灣的畢業典禮獎項,從市長到局長獎,總是充滿了濃濃的官味與政治味。
教師會質疑,以地方首長為名頒獎給學子的意義在那裡?以政治職位排定獎項順序的根據又為何?羅德水也說,市長頒獎一頒就是3天,什麼事都不必做了。畢業典禮應以學生為主題,而非官員的星光大道,教師會呼籲正視政治扭曲教育專業的現象,回歸教育主體。
此外,羅德水也說,原本每畢業班1個名額的市長獎,陳水扁時代再增1/3名額,但增額市長獎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已成為學校每年爭吵、傷和氣的亂源,建議教育局重新檢討名額,別讓紛爭年年重演。
市議員徐佳青表示,以總統、市長、議長、局長等官階來命名,不是北市特有情況,但社會應與時俱進,改變這種以總統等職位給獎,北市可集思廣益,帶頭改名,如以學生優異表現行為來命名,她願全力推動。
徐佳青和羅德水都表示,如果市長獎改名,也許家長和學生就不會為了要搶市長獎而爭得頭破血流。
教育局和部分國小表示,畢業生前三名給獎依序為市長獎、議長獎和教育局長獎,1/3增額市長獎不限智育成績,有特殊表現、才藝、服務等都可給獎,市長獎除獎狀和獎品,還包括可跟市長合影。
東門國小校長陳順和表示,除市長、議長、局長獎,各校還有校長獎、家長會長獎以及自創獎項,像該校今年450個畢業生,募集到1000多個獎品,每個學生可拿到2到3個獎,包括合作獎、最佳創意、熱心服務、最佳表現、進步獎等,希望人人有獎,多給學生鼓勵。
【2007/06/21 聯合報】@ http://udn.com/


教師會發起 畢業獎項 去官位化
自由時報〔記者劉榮/台北報導〕驪歌輕唱、鳳凰花開,北市各中小學畢業典禮,頻傳畢業獎項及名額爭議,台北市教師會昨天發起「正名運動」,呼籲教育局改變現行畢業獎項以「市長獎、議長獎」等官位排列獎項大小的方式,讓畢業典禮回歸教育基本面。
教育局不反對改名
教育局科長施博惠表示,現行各校的畢業獎項排序,是行之有年的傳統,全台灣都如此,並無政治考量,教育局尊重教師會的意見,如果各校能夠提出讓大家都能接受的意見,教育局並不反對畢業獎項改名。
教師會理事長柯文賢昨天在民進黨北市議員徐佳青陪同下召開記者會,質疑現行畢業教育獎項以地方首長為名稱的獎項排名,明顯有政治掛帥的嫌疑,以政治職位排定獎項,也違反教育本質,教育局應該廣徵民意,為教育獎項重新命名。
柯文賢指出,過去陳水扁總統頒發的總統教育獎,曾有受獎人拒絕領獎;涉入殺人罪已遭槍決的前屏東議長鄭太吉,在議長任內頒發的獎項,也讓受獎人十分尷尬。
徐佳青則指出,畢業獎項正名化,應避免與官位大小牽扯在一起,例如國際知名的聯合國「國際孔子教育獎」、「人權教育獎」,法國科學院的「國際兒童科普教育獎」,台灣也可以考慮改頒「孔子獎」、「孟子獎」取代有濃濃官味與政治味的現行獎項,讓學生的畢業典禮,不再變成官員另類的超級星光大道。


相關附件一
下載「畢業媒體.doc」


回網站首頁   回此公告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