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內容

發佈人:總幹事/羅德水 公告日期:96/5/22 點閱人數:971
主題
學校評鑑氾濫
內容
立報社論2007/5/21

學校評鑑氾濫

近幾年來,台灣各級學校盛行評鑑。從學校整體的評鑑發展到細目的評鑑,如大學中的院、系、所評鑑,或是校務評鑑、教學評鑑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評鑑多屬於教育部發動,但亦有少數由各縣市的教育局要求者。由於評鑑多與各級政府的補助掛勾,各學府面對部、局的評鑑要求,莫不全力以赴,唯恐影響未來的經費補助。

一場評鑑下來,學校少則耗費一、兩個月時間準備,多則半年一載前便已經進入備戰狀態。應付政府的評鑑要求,已經成為各級學校的重要校務工作。上自校長,下至普通教員以及事務人員,幾乎全體總動員,花費的時間精力不可勝數。學校的正常教學、研究以及校務發展受到大量的干擾。人們不禁要問:有必要如此勞民傷財嗎?

政府進行評鑑的理由是不難了解的。既然接受政府的經費補助,總要有所交代,才不會浪費納稅人的錢。其次,評鑑可以作為補助的依據,杜絕不公平的主觀裁定或人情關說。但是,這些言之成理的措施,卻忽略了教育的一個特性:教育的自主性。教學的內容應由教員自主決定;學生也應該自主決定修習的課程。綿密的評鑑是會傷害教育的自主性。

教育具有改造社會的潛在功能。改造社會,難免會與既存的統治集團政策以及意識形態相衝突。但是,教育的經費來自納稅人的錢,受到政府的管控。因此,教育與政治力具有先天的相互矛盾性;而且,這個矛盾往往不是勢均力敵的,而是政治力遠大於教育力。所謂教育的自主性,正是要維護弱勢教育力,使其能夠保有批判與改造社會的功能。

目前各級政府綿密的評鑑措施,不知不覺削弱了教育的自主性,亦即扼殺了教育批判與改造社會的作用。近年來大學教員很少針砭時局,知識份子淪為論文製造工人,台灣的教育已經喪失了它應有的自主性與批判作用。政府綿密的管控措施,已經嚴重地傷害教育的基本精神。

因此,我們認為教育的評鑑應該適可而止。目前以量化為主要的評鑑指標更需要重新檢討。我們不希望看到各校為了應付評鑑而荒廢正常的教育工作,更不希望評鑑成了管控學校的工具。教育是社會公正的最後一道防線。讓教育者維持一些自主性罷!


回網站首頁   回此公告首頁